過去與現在的生活哪個比較好,該話題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人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。而近日有網友在PTT上發文詢問「為何以前人均低,薪水反而普遍高?」也讓該議題再度被拿出來放大討論。
原PO表示,不少人都見過昔日報紙的徵才啟事,起薪不僅海放現代,連業務都有30K的底薪,夫妻在工廠工作的雙薪家庭就養得起兩個小孩一間房和一台車,但即使如此,當時人均卻只有一萬美元,但回到錄影費用了現今人均兩萬美元的年代,服務業、工廠的底薪卻只有創新高的23K,某些業務底薪10K甚至沒有,這也讓他百思不解的詢問:「人均到底成長了,可是薪水不進反退?有沒有八卦?」
現在大家拍照都會注意平衡的構圖,如果是拍攝不需移動的場景,可以開啟相機中內建的九宮格線功能,嘗試把拍攝對象放在畫面中不同的位置,如果畫面中只有一個人,嘗試看看不要把人放在正中央,放在左或右1/3的格線上;如果畫面中有兩個人,建議把兩個人放在同一個平面上,避免其中一人太靠近相機而顯的過大。如果其中一人體型比較大,可以讓他往後移動,因為鏡頭角度的關係會顯的比較小,這些嘗試可以讓畫面更平衡。就是放在井字的交叉點上,畫面可以更平衡,如果是要拍攝美食,也可以只用三角定位,可以讓美食看起來更美味,氛圍更足,焦點會更清楚。大小比例也要抓平衡,才不會錄影價格讓錄影你的照片感覺失衡。
看完原PO的疑問後,不少網友紛紛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「以前日常花費可以很少」、「以前做12小時,甚至更久,月休4日」、「以前沒有慣老闆,懂」、「以前一碗陽春麵才十塊啊」、「以前沒手機沒網路花費低,但是貸款利息高,景氣好的時候也有很多人抱怨薪水不夠花,錢太好賺揮霍無度破產跑路的有錢人也很多」、「因為以前很多公司不申報,員工就不用報稅,政府得到的資料就是民間薪高,人均(有申報)的低,以前都這樣玩的啊!」